港城春来早。行走在湛江大地,扑面而来的是早春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制造强市建设加速,挺起产业“硬脊梁”;重大平台规模初具,科学技术创新动能澎湃;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有效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一系列捷报频传,一大批举措扎实推进。
2023年,湛江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5亿元,增长6.6%,增速全省第三;货物进出口总额701.6亿元,增长14.8%,增速全省第三;实际利用外资46.2亿元,增长13.3%,增速全省第四。
新的一年,湛江将感恩奋进、苦干实干,积极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聚焦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海洋经济“四绿一蓝”,充分的发挥科技和人才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奋力推动跨越式、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陈思亮湛新
1月2日,湛江市“百千万工程”暨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集中启动活动在麻章区举办,湛江国际水产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20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额超过220亿元。
新年首个工作日,湛江就举办如此重量级活动,吹响了新一年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的冲锋号,充分彰显了争分夺秒推动“制造业当家”的决心和信心。
2023年,湛江陆续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湛江市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工作方案(试行)》《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推进“制造业当家”的政策措施,统筹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领域集中。2023年,全市实施制造业重点建设项目53个,带动制造业投资261.2亿元,增长76.7%,增速全省第一。
如今,湛江“制造业当家”底气越来越足。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完成投资158.6亿元,首期项目建成投产,核心装置全面开工;宝钢湛江钢铁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建成投产;廉江核电一期项目完成投资57.1亿元;中科炼化2#EVA项目开工;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7.46亿元;建成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为148.4万千瓦、190.6万千瓦,并网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步入宝钢湛江钢铁的水控中心,宛若置身花园,五彩斑斓的海鱼在钢渣鱼礁里自由游动。园区另一端,我国首座自主集成的百万吨级氢基竖炉2023年底建成投产,同等规模铁水产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
当下,聚焦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湛江不断厚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基。以宝钢湛江钢铁为龙头,完善钢铁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高端临海钢铁产业基地;以廉江核电为龙头,有序推进海陆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以中海油、中科炼化、巴斯夫为龙头,在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内谋划设置精细化工产业园,做大做强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以恒兴、国联为龙头,推进吴川、遂溪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发展绿色食品制造业,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为牵引,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大行动”,积极引进蓝水集团、海力风电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完善深远海养殖技术和海工装备产业全产业链,系统推进蓝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围绕“四绿一蓝”支柱产业,湛江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10条”,梳理形成招商线路图,强化招商项目全周期管理,实行重点招商项目专班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等招商服务“七件套”,2023年新引进项目223个,协议投资额1482.21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目前,湛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遴选为省重点支持的5个主平台之一,新引进项目45个,新开工项目21个,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03.6%、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增速全省第二。
回望2023年,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科研园区正式落成,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海塔1号”动工建设,全国首个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全省最大的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投产;新增各类研发机构20多家,组建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化海洋牧场研究院……
盘点这一年来湛江科技成绩单,传递出科学技术创新的强劲脉动,找寻着催生新发展动能的关键力量。
突出战略支撑,湛江锚定“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不断的提高科技总实力,湛江国家高新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湛江湾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全市现有各类研发机构超500家,其中国家级公立研发机构6家,省重点实验室14家、位居全省第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8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7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70.9%,投入强度提高0.33个百分点,增速均为全省第一。
同时,不断的提高“湛江制造”的“含智量”。近三年,湛江累计投入技改扶持资金4.1亿元,不断的提高企业技改内生动力。2023年,推动220家企业组织技术改造,新增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廉江小家电产业集群荣获国家工信部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廉江小家电产业集群、吴川羽绒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湛江成功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廉江与华为云计算“双向奔赴”,2023年11月,全国首个家电赋能中心真正开始启动,在华为支持下,中心结合廉江家电发展规划以及产业集群特点,提供技术、生态以及人才三大要素服务,助力公司实现“数智转身”。
湛江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出台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设立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代临港产业产教融合创新、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项目专题,支持企业组织产业技术攻关项目超50项。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校出力”,湛江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发力点,征集10家驻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244项以及企业技术需求67项,举办驻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助推“百千万工程”工作对接会,引导优秀科研成果对接企业需求就地转化,促成签约对接15项。搭建“湛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线上推介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本地院校科技成果295项,企业发布技术需求108项。
此外,湛江深化与珠三角地区科学技术合作,出台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方案,建立“广州—湛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作站”,举办湛江科技成果转化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对接活动,征集发布共计160余项科研成果和40多项科技产业技术需求。深入探索双向飞地模式,于2023年9月在深圳坂田成立省内首个科创“飞地”——湛江市赤坎区“飞地”科技公司孵化器。2023年12月,赤坎、霞山、遂溪、坡头、廉江、吴川、麻章分别与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合作共建科创“飞地”。
当前,随着湛江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湛江历来格外的重视招才引智、选贤任能,坚持人才服务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陆续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的实施建议》、加快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措施等20余项市级专项人才政策,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3万人,提供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1.5万人次,积极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为加快打造海洋人才集聚地,2023年湛江成功引入林浩然院士工作站、潘德炉院士工作站落户,引育海洋产业领军人才、研发和工程技术等人才1167人,引进博士、博士后278人。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均实现“零的突破”。
湛江还持续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引育“领航计划”,支持引进11个国际领先、国内领先、省内领先团队,支持科研经费3200万元。支持青年挑大梁,实施青年海洋人才项目,在海洋装备、海洋生物领域支持项目60个,给予专项科研经费900万元,支持2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国家科技部人才项目。成立27家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建成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就业培训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在雷州流沙港,来自广东海洋大学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的10多名研究生聚集在流沙珍珠养殖基地,和渔民一起开展马氏珠母贝清理、切片、插核等工作。
根植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已成为储备人才的重要路径,这正是湛江实施“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持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湛江积极打造校地合作、校企育才平台,共建设雷州海水珍珠、遂溪火龙果、徐闻菠萝等科技小院,推动20名高校院所导师、85名专家和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基层农业生产一线多名驻湛高校在读研究生到基层一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围绕基层产业所需、技术所需、人才所需,湛江制定印发“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人才支持专项行动方案,大力实施4大专项行动,为全方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注入鲜活血液与澎湃动力。2023年,湛江共备案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146人,选派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84个,实现全市重点帮扶镇、巩固提升镇帮扶全覆盖。目前,湛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轻骑兵”人才入库1305人,排名全省第一。
为吸引广大乡贤反哺家乡,湛江依托各级商协会,组建126个乡贤工作室,组织在外创业企业家返乡开展项目考察,参与经贸交流、招商引智等活动,引导超过1500家非公有制企业、商协会及其他经济领域力量参与“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形成“引回一名乡贤、办起一个企业、兴旺一个产业、集聚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争取外出乡贤投入乡村帮扶资金1.2亿元,参与乡村振兴项目147个,安置就业1800多人。
海塔1号、湛江湾1号、游弋式养殖工船、柱稳式桁架式网箱、矩形渔旅结合型网箱……这些先进深海养殖装备均产自粤西地区首个获批设立的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
湛江湾实验室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着力点,整合各方优势力量,汇聚四方高品质人才,立足湛江、面向南海、服务海洋,聚焦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孵化,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
海洋牧场,装备先行。新一代深远海可全潜悬浮定深的养殖网箱“海塔1号”和漂浮式动力定位的网箱型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均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海塔一号”已于2023年12月开工建造,预计2024年8月下水,“湛江湾一号”在进行招投标。
湛江湾实验室研发的养殖装备已开始产业化应用推广,牵手山东海洋集团先后完成“深蓝1号”“深蓝2号”养殖平台设计,与山东万泽丰集团签订6座矩座稳式网箱设计合同,为珠海九洲集团研制“珠海九州1号”养殖平台。
种苗是保障“蓝色粮仓”的“芯片”。湛江湾实验室将深远海优质鱼种育繁推作为全产业链七大关键研究领域之一,加快高体鰤、硇洲族大黄鱼、金枪鱼、金鲳鱼、石斑鱼、军曹鱼研究,成立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湛江蚝等产业研究院,构建育繁推一体化养殖标准化体系。联合恒兴集团和海威集团建设硇洲族大黄鱼育繁示范基地,开展“南海海洋经济动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
“湛江湾实验室未来将重点开展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研究,全力推动建设全国养殖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培育百亿级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助力湛江向海图强。”湛江湾实验室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绪深表示。
中国首例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项目、总投资百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再迎里程碑:1月18日,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内,热塑性聚氨酯装置落成,这标志该项目首批装置竣工。
一批高附加值、低碳的“湛江制造”,将供应到广东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满足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电动交通和新能源产业的需求。
当天,这个“巨无霸”项目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在面积超过500个标准足球场的土地上,工程塑料装置、热塑性聚氨酯装置、中央仓库等设施已建设完毕,滚装及大件项目码头已于去年投入使用。
自2018年7月宣布筹建并于2019年11月启动以来,项目建设蹄疾步稳。2022年9月,首套工程塑料装置正式投入运营。一年多后,热塑性聚氨酯装置落成投产,这是巴斯夫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一热塑性聚氨酯生产线装置。
眼下,项目建设快马加鞭。预计到2025年,项目的核心装置将建成投产,包括一个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以及多个面向消费市场的下游产品生产装置,这里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
“湛江项目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涉及汽车、建筑、高铁、电子电器、食品包装、航空航天和制药等行业,助力高端制造。”巴斯夫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说,湛江基地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供电,将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化学综合体。
“湛江基地作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七个一体化生产基地,将是最智能、最安全、碳足迹最低的基地。”现任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满怀期待,“巴斯夫在另外的地方学到的好东西,都会落地湛江。”